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建设可追溯至1958年建校之初。1978年,理论作曲升为本科层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4年获省教育厅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财政支持专业,2017年获山东省博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立项和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作为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以来的支柱专业,在专业设置伊始即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专家学者。如早年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的得意弟子刘质平,以及曾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的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华萱、宋居田等在这里执教,奠定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基础。自1978年以来,在孙继南、朱幼宽、李新学、安禄兴、李贞华、黄凌、戴树屏等老一辈教育家、理论家和现任教授、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培养了诸如于阳、张振涛等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曲家、理论家。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立足齐鲁文化,形成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开放襟怀的音乐创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山东省一流专业为基础,以省级一流学科培育为依托,适应新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求,服务全国文化发展战略,始终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展开,强调作曲技术理论学习对于音乐创作研究和教学的指导意义,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音乐创作和技术理论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一流人才,定位为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
作曲专业本科在校生50人左右,结合学校人才引进的政策,几年来引进了高学历或学术骨干4人,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突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目前作曲系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博士6人,硕士6人。其中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高校第七届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1人,山东艺术学院“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核心成员4人。
本专业注重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深度结合,在创作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涌现了一系列大型音乐作品和科研成果,教师团队产出了一批以歌剧《檀香刑》、民族管弦乐《沂蒙畅想曲》、著作《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等为代表的优秀音乐作品及理论著作。团队中个人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协“金钟奖”等国家级以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等省级奖励;主持国家级、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多部著作及在CSSCI以及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和作品;参与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电视台及本院等举办的各类演出活动的策划,创作、编配活动;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专业比赛和省级比赛中均获佳绩。
作曲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有关作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能力,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在相关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制作、教学、科研等工作,或在各行业进行一定的群众性文艺普及、辅导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曲系下设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作曲、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技术理论课程;音乐史论课程: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西方音乐史等相关史论课程;基础理论及技能课程:视唱练耳、钢琴演奏。
近几年学生的艺术实践成果:入围中国教育学会作曲技术理论分会展示与演出1人次;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1人次;入围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原创作品奖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4人次。
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较高,能够适应并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名毕业生在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社、电视台、文化局、省级歌舞剧院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制作、教学、科研等工作。本专业多名作曲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后被波兰肖邦音乐学院、德国汉堡音乐学院、俄罗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国际国内顶级音乐院校录取,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