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的音乐学院博士论坛2021学年第13场学术讲座《音乐与情感的融合——兼谈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在文东校区演播厅举办。本场讲座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龚晓婷主讲,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学系师生近百人到场聆听。音乐学院副院长孙志鸿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龚晓婷以近年创作的交响音画《悬浮的什刹海》为例,分成六个板块进行分析总结。当《悬浮的什刹海》音乐响起,我们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那美丽的风景,一幅幅场景深深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兴致高涨。龚晓婷主要分析了“音色与音响对意境的刻画”,她从作品中截取富有特点的片段分别进行分析,其中英国管的使用独具特色,给予作品忧郁的气质,呈现出一幅朦胧优雅的印象派绘画意境。龚晓婷又从“民族风格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中深入分析,京胡与木管组乐器巧妙融合,相辅相成,使音乐更加出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带给听众浓浓的亲切感。龚晓婷认为,作曲家要从现实入手,产生联想,使我们可知可感,同时要敢于尝试,用音乐表达美、表达情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此次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了创作美学与技法的关联,培养了自身的审美认知及获取了创作美学发展的新动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孙志鸿对本场讲座进行点评,龚晓婷教授的作品做到了作曲家创作技术的平衡、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平衡、创作观念与技术之间的平衡,是一部了“新而不怪,美而不俗”的佳作。
龚晓婷,中国当代乐坛活跃的优秀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合作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中国复调音乐学会副会长。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多样,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曾在海内外多次获奖,并在中国北京、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欧洲等地音乐节上演。她的音乐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被专家誉为“新而不怪,美而不俗的新的现代中国音乐风格“,并因其斑斓飘逸的色彩、浓郁诗意的文人气质、独具一帜的创作技法受到广泛的关注。
(作者:肖亦涵 摄影:田小天 编辑:罗琳 审核:王志军)